当前位置:中国广告人网站--->媒介宝库栏目--->媒体杂谈-->详细内容
期刊:要让受众长见识增情趣
作者:佚名 日期:2002-4-11 字体:[大] [中] [小]
-
受众是讲求信息成本的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,获取最高的资讯与文化享受。期刊人应当想受众之所想,满足其要求。
一张报纸,价格一元。看电视,随着电视机和电费的降价,也很便宜。而一本杂志呢,动则十元八元,有的还二三十元。受众掂量过,买它值不值。物有所值,受众才能掏腰包。
期刊怎样办才吸引人?关键是提供报纸和广播电视所没有的东西。
报纸和广播电视,一般以新闻资讯作为主打内容。打的是新闻牌。目前周期最短的期刊也要一个星期。拚新闻时效,期刊是输家。但是,期刊对新闻自有其独到的做法。它可以采取的做法是:展示,梳理,剖析,捆绑,追踪,评述,预测,以此来对新闻进行深加工。让受众不仅知道了“什么”,而且看清了“怎么样”,明白了“是什么”,领悟了“为什么”,掌握了“会怎样”。这就叫“长见识”。不仅“见”了,而且“识”了。如果说报纸和广播电视处理新闻资讯只要作提供白开水的事情便可,那么,期刊处理新闻资讯就好比酿造醇酒,要发酵,过滤,蒸煮,配置,包装,让它色味香型俱佳,形成品牌,卖个好价钱。
期刊是连续出版物。是可供随意拿起放下,便于保存和查考的纸媒体。这一点,报纸与它相近。但是,由于报纸新闻的“易脆性”,报纸内容的相对“粗浅性”,报纸印制的明显“低成本化”,每日报纸之间缺乏连续性,所以,一般不值得收藏。而广播,只对耳朵起作用。电视,受众的选择权只在遥控器。它也不便于收藏。这是期刊优于其它媒体的地方。也是期刊“人性化”之所在。期刊应当张扬这一特点,以“情趣”吸引受众。
“文章不是无情物”。这是一句无人不晓的话。但是,文章与“情” 的关系,非同小可,深不可测。在当今的中国媒体上,既有寡情薄义,又有虚情假意,还有十分庸俗可笑的煽情矫情。手边刚好见到一篇文章,摘录如下 :
“桃红柳吐绿,京城春来早。
3月15日早晨,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近3000名人大代表,胸戴鲜红代表证,精神饱满,步履从容,陆续来到人民大会堂。为期10天半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将在这里落下帷幕。代表们有的在东门外台阶上合影留念,把这难忘的时刻定格;有的围坐在东大厅里,畅叙心曲,共话未来。”
“代表们谈起参加大会的感受,几乎不约而同:‘务实!’”
“说起参加大会的心情,代表们常常异口同声:‘鼓劲!’”
“ 站在人民大会堂高高的台阶上,代表们举目眺望,豪情满怀。新的目标已经确定,新的任务重担在肩,新的号角正在吹响,新的征程开始起步。只要我们坚定信心,知难而进,扎实工作,埋头苦干,亿万人民的辛勤汗水,一定能浇灌出共和国又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!”
此文出现在2002年3月16日中央某大报。如果说它是散文,它是充满激情的。但它是新闻报道,需要那么多与事实无关的东西与调门吗?如果时光倒流30多年,人们回到革命样板戏时代,倒没什么奇怪,但是在强调改进作风的今天,还是这样虚夸与不着边际,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。
而期刊呢,由于允许处理新闻的“疏离感”,它需要一些适度讲求情趣的图文。只要他发的是真情实感,恰到好处的讲求趣味性,它就是可以大行其道的。期刊与其他媒体的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情趣。受众可以原谅没有情趣的报纸,但绝对不可以原谅没有情趣的期刊。情趣是期刊的文化含量的一个指标。是期刊张扬个性的一个利器。但是,任何事情都有一个“度”。有两句话是有用的:新闻讲求事实,切忌煽情矫情;期刊讲求情趣,切记适可而止。
(吴晴)
摘自g999社区网